【蛤蜊浓汤和龙虾卷!看得我口水直流!柳总吃得太香了!】

        【美食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啊!这才是地道的波士顿体验!】

        酒足饭饱,他们继续沿着红砖线前行,进入了波士顿最具风情的社区之一——北区(NOrthEnd),这里也是波士顿的“小意大利”。狭窄的街道两旁,遍布着意大利餐厅、咖啡馆和糕点店。

        他们参观了美国独立革命信使保罗·里维尔的故居,那是波士顿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房屋。接着,他们来到了著名的老北教堂(OldNOrthChUrCh)。

        正是这座教堂的尖塔,在1775年4月18日的那个夜晚,挂起了一盏还是两盏灯笼,向查尔斯河对岸的爱国者们,传递了英军是“由陆路”还是“由水路”来袭的关键情报。

        陆沉站在教堂里,为柳如烟轻声讲述着朗费罗那首著名的诗篇《保罗·里维尔的夜奔》中的句子:“LiSten,myChildren,andyOUShallhear,OfthemidnightrideOfPaUlRevere...One,ifbynd,andtWO,ifbySea...”

        柳如烟仰望着那高高的尖塔,仿佛能看到两百多年前那个夜晚,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摇曳,点燃了整个新大陆独立战争的燎原之火。

        一天的自由之路徒步,在跨越查尔斯河,瞻仰了那艘战功赫赫的“宪法号”古帆船(USSStitUtiOn)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们的双腿虽然疲惫,但内心却被历史的激情与理想主义的光辉所填满。

        在波士顿的第二天,他们将主题从“革命历史”转向了“思想殿堂”。他们乘地铁跨过查尔斯河,来到了与波士顿隔河相望的剑桥市(Cambridge)。

        这里是两所世界顶级学府——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所在地。

        当他们走进哈佛大学那由红砖墙环绕的哈佛园(HarvardYard)时,立刻被那浓厚的学术氛围所感染。古老的建筑,静谧的草坪,以及来来往往的、抱着书本、讨论着问题的学生,都让这里显得像一个与世隔绝的象牙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