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因为携带方便这一点,很多造像在积贫积弱的年代里非常容易流散出国,现在的精品大多在国外,如米国大都会博物馆,弗利耳美术馆收藏的佛像,岛国唐招提寺鉴真像,无一不是精品。

        而最大的干漆夹苎造像现在只剩下了一个佛头,在岛国私人藏家的手里,仅头部高度就达49.5厘米,明显是从一尊完整佛像上切割并盗运出去的。

        刚刚看到这尊佛像的时候,周至受它出现地域影响,感觉应该是元明的,最多可能到宋。

        造像的骨骼比例准确均匀,雕饰精致细腻,将尘世肉体美和仙界出尘感结合得如此美好,富于动感的流线,使佛像整体的美感更为生动地呈现出来,散发出禅定、慈愍、静寂的精神韵致和内在气质。

        现在周至桶里的这尊造像为莲花座座像,造像为深枣色的漆胎,通体一色,没有金碧朱色装饰,显得沉朴庄重。

        砖灰就是用老青砖和青瓦磨制出的粉料,土子是用来控制漆汁干燥时间的“催干剂”,经常与之同用的还有一味矿物,叫密陀僧,也就是古法提炼银、铅以后,沉积在熔炉底部的硫化类方铅矿的矿渣。

        造像开脸圆润慈祥,弯眉闭目,眉眼细长,口鼻丰满,五官线条柔和端庄。

        其中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和曹仲达的“曹衣出水”最为卓著,两者是相对的概念,前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造像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后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造像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

        湿漉漉的造像在浴室的灯光流水下熠熠生辉,虽然周至在蹲着清理,视线是俯视,然而却产生了一种在仰望,在顶礼膜拜的感觉。

        这些造像现在每一尊都是国家一级文物,而且都是彩漆和金漆,虽然远比流散国外的那些还要精美,但是年代却比不上它们古老。

        这一尊佛像,正面采背屏式半圆雕二段式的精典造型,佛像为高肉髻,面相方圆,细眉长眼,小口薄唇,嘴角微翘略含笑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