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响起“吸呼”“吸呼”的声音,几个陈窑村的娃娃凑在灶台前正在喝粥吃饼子。
郑氏轻声道:“慢点吃,不着急。”
几个娃娃也顾不得回话,只是胡乱点了点头。
郑氏去灶膛里又摸出一块刚刚烧好的热饼,递给了身边的妇人:“你们也都吃。”
妇人们也都露出笑容,忙碌了整日的疲惫在这时候一扫而空。
眼看着一个妇人要往怀中踹饼,郑氏道:“还有多余的,你带回去给大娘。”
妇人不好意思地道:“大家都分两块,我哪里好意思……”
“咋不行?”其中一个妇人咽下嘴里的粥,“大娘是咱们村中年纪最大的,当年为了孩子们,才受了伤,落下咳疾,我们多照看些也是应当。”
“再说,这是谢大娘子的铺子,大娘子却让我们借用这里的炭火,我们只是雇工,大娘子都能这般照顾。轮到我们,对村子里的自家人,哪里还能算得这般清楚?”
妇人听到这里,眼睛微微发红。
郑氏道:“是这个道理。”
当时砌炉灶时,于妈妈说,大娘子特意在炉膛里留出地方,他们可以借余温烧些饭食,铺子关的晚,天又冷,不吃些热乎的扛不住,反正自家是开水铺的,也不缺这些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