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琰接着道:“第一年开榷场,自然要严苛一些,但是瓷器在榷场必然销路不错,想要保证货物充足,必然需要更多瓷窑加入其中。”
“怎么才能烧制出适合榷场的瓷器,大家得仔细思量。”
送去榷场的瓷器,需要商队千里迢迢运到边城,途中必然有损耗,烧制的本钱自然越低越好。
当然那些精美的陈设瓷除外,这样的瓷器都要专人专送。
不过陈设瓷毕竟在少数,能有几个瓷窑能去拼这个?
谢行老修葺的石炭窑他们也见过了,最大的那个是柴窑的三倍,若是用好了,就能更快烧出瓷器。
谢玉琰挥挥手,让于妈妈将账目放在桌面上。
“这是烧窑的账目,从砌窑开始,花的每一笔银钱都在上面,想要知晓石炭窑花费多少,只要看一看就都清楚了。”
窑主们互相看看,没想到谢行老一点不藏私,连账目都肯让他们查阅。
“着实拿不定主意的人,还可以借用我的石炭窑烧制瓷器,不过以后每烧一窑,除了烧瓷需要的本钱,还要多给我两成的利银,毕竟我修葺石炭窑也需要工钱,更何况还有火师和管事在这里帮忙。”
窑主纷纷点头:“应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