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了午门监刑之后,朱翊钧带着戚继光来到了太庙,这是大明皇帝祭祖的地方,朱翊钧带着戚继光来到了这里,其实就是告诉祖宗,咱大明军又打了个大胜仗回来。

        大明军,现在终于像大明军了。

        在经过了繁琐的礼仪之后,朱翊钧带着戚继光回到了文华殿的偏殿,这里有一副巨大的堪舆图,这是大明皇叔朱载堉用三角绘测以及经纬度做出的地图,在当下,已经算是极为精密的地图了,属于国家顶级机密。

        戚继光拿着一根木棍,跟皇帝陛下讲解着这次进兵的种种细节,以及为何要做如此的决策,有很多决策,在事后看来,的确是正确的,而且极为简单,但在当时,缺乏足够情报支撑的情况下,这些判断,就让人看不明白了。

        这只能归因于军事天赋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了,戚继光总是能够走在别人的前面,提前做出应对,料敌于先,是需要长期的经验,也需要过人的天赋。

        到了戚继光这个地步,战场上,他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做戚帅的敌人,果然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儿啊。”朱翊钧听完了戚继光所有的禀报,满脸笑容的说道,戚继光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但是这个骄兵的错误,戚继光从来不会犯。

        戚继光不喜欢战争,他在战场上见过了太多的残忍,深知兵祸的危害,能不打,他是绝对不会打的,每次打仗,他都会将自己放在兵败的立场去思考如何减少损失。

        贫穷、咳嗽和喜爱,这是世上无法掩饰的三样东西,很显然,在戚帅回京之后,皇帝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下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