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Ibm超级计算机的监控日志还要定期上交给美国政府审查。

        日本也不遑多让,从80年代起,政府大规模补贴超级计算机科研项目,富士通和日立公司同Intel和Ibm争夺全球超级计算机的桂冠。

        1993年开始,美国田纳西大学、德国曼海姆大学以及美国能源部的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每年都会发布两次全球前500的超级计算机排名,发布时间一次在6月,一次在11月。

        排名依据基准程序LINpAcK测试值来进行,1993年6月至1996年6月,top500第一名都是由富士通、日立公司、Intel和Ibm生产的超级计算机交替把持。

        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领导人一句“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超级计算机”,开启了自研超级计算机的历史进程。

        1983年12月,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银河-I”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其设计主持人为慈运桂院士。

        慈运桂院士也被称为中国超级计算机之父。

        “银河-I”的诞生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级计算机上的技术封锁,让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上第3个可以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这台超级计算机也因此得一别名:“争气机”。

        1987年,“银河-I”超级计算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同时获奖的还有氢弹小型化工程。

        1992年11月19日,由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2“10亿次超级计算机在潭州通过国家鉴定,实现了从向量巨型机到处理并行巨型机的跨越,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实现10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1994年,“银河-2“超级计算机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