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历经一番寒彻骨

        生活就像波涛汹涌的漩涡,唯有意志坚定,经受住千锤百炼般的磨难,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流年就是一首婉转的歌,她记录着沧桑,燃烧着过往,却总能把星空点亮,把五彩的颜色抹上,让你我用如火的音符弹出她最优美的歌谣。奋斗是我们航船中的橹桨,拼搏的汗水才能浇开成功的花蕾。让我们用红枫把岁月染红,让青春的花朵在逆境中绽放。努力吧,让你我把青春的激情点燃,用勇敢书写青春的奋斗之歌,不断地超越自我,焕发出生命无限的潜能。

        1985年9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两次高考败北的我又选择到黄中S班复读。此时的我可以说身经百战,虽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丝毫没有动摇着自己的决心,我一次次呐喊着、冲刺着,一直向高考这个主峰阵地上发起进攻。

        为什么选择黄中中学,这自然与家里有关,当时父亲已经从红乡教育组调整到黄中担任后勤主任,母亲也到该校食堂工作,一家人全部迁到了黄中中学。我也算沾上了父辈的光吧。

        黄中离该镇三公里左右,当时交通不便,路面还是沙石路,连柏油路面还没有普及。当时人们在乡村道路出行基本是靠步行,自行车也很少,谁家有一辆自行车就很不错了。

        那时最流行的是收录机、单车、缝衣机及手表,即所谓的“三转一响”。谁家如果有这些奢侈的东西,在当地就算是万元户了,那简直是一个“牛”字所能描述的。

        记得吃一次肉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每周能吃上几次肉那就好像过起了神仙日子,开心得不得了。物质的极度贫乏,制约着人们的想象力,能吃饱穿暖,也就很不错了。老师们的工资也比较低,家里除了两张床和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具,生活及各方面的条件捉襟见肘,用一贫如洗来描述也不为过啦。

        这所高中地处乡镇,各种条件自然就赶不上县城的重点高中了。但这时候也有很多本科、专科毕业的年轻老师来充实教师队伍,他们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生配合也是相得益彰。由于大都是农家子弟出身,大家都吃苦耐劳,而且性格各方面都很合拍。

        由于本县仅有三所高中,毕竟分配到县城几所高中、初中的概率相当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要么家里有矿,要么家里有特殊关系,可以有理由留在县城。至于其他人员呢,能分配到一所处在镇上的高中来工作,也算是人中龙凤了。大部分人还要到山区去锻炼,相比之下,他们也算比较幸运了,因此,他们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

        因为我是教师子弟,沾了父亲的一些光吧,所以有了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待遇,可以住在分配给老师的家属宿舍。享受着与普通学生不一样的待遇,这让一些同学羡慕不已,自然心里就有了一种常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优越感了。

        这时候,我的身份已经是非农业户口了,这非农业户口与农户口的待遇是有差别的。当时的很多招工招干考试,只限定非农业户口的人员参加,如果你不是非农业户口,无论你有再大的本领,连考试的入场券都没有,更不要谈别的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