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两根口针上有倒刺,用于它们固定皮肤。另外两根则是如同锋利的小刀,能够轻松的切开皮肤表面。

        第五根则是探测血管的“探针”,一旦找到血管的位置,它们便会发动第六根针开始吸取血液。

        这种复杂而独特的结构使蚊子能够在吸血的过程中减少人类的疼痛感。

        所以也就经常出现被蚊子叮上吸血时,大家并没有感受到任何的异样。直到最后蚊子飞走,皮肤上鼓起一个小小包后才后知后觉。

        换个思路来说。

        蚊子的这种功能如果能进行适当的改造,其实有些时候也可能也会出现妙用!

        比如,被蚊子叮咬之后会出现红肿和瘙痒,这主要是因为蚊子的吸血管道会分泌一种独特的唾液。

        唾液中含有抗凝血剂,以及多种过敏原。

        所以在人体被叮咬之后,会和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排异反应。

        但如果能够有办法将蚊子体内的唾液进行清除,并且反向爆改蚊子的吸血机制,这样一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把吸血改变成注射,把富含过敏源的唾液替换成葡萄糖,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