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公开测试,就是为了向大家证明我们产品的环保性能。我们不怕质疑,更不怕挑战,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技术有足够的信心。”朗日在现场慷慨激昂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测试过程紧张而有序,每一个数据的公布都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

        经过漫长的等待,最终的测试结果终于出来了。公司的产品各项环保指标均符合欧洲标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领先于当地的竞争对手。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朗日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然而,朗日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要想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仅仅通过技术认证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市场需求,他决定与欧洲高校共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研发符合区域标准的定制化产品。

        在与高校的合作过程中,朗日遇到了不少困难。一些教授对与企业合作持怀疑态度,认为企业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是真正的科研创新。“我们的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纯粹的目的,与企业合作会不会让我们的研究变得功利化?”一位教授担忧地问道。

        第82章:海外遇挫

        朗日耐心地解释道:“我们和高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高校的科研工作。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合作,一定能够研发出更加环保、更加高效的新能源产品,为欧洲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他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教授们,最终,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朗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经常亲自到实验室视察,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每一个实验方案、每一个研发方向,他都亲自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朗总,您这么忙,还经常来关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真的很感动。”一位科研人员感激地说道。

        朗日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时间一天天过去,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公司的新能源产品终于重新获得了欧洲市场的准入。不仅如此,由于产品的技术领先,还成为了当地政府采购的首选。朗日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