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旁的勘测数据显示,楼梯每级台阶的标准高度应为17厘米,但每一处案发现场的第十三级台阶,实测高度都普遍偏低,平均只有14.3厘米。
然而,当年的建筑图纸上,所有数据都精准无误,没有任何施工错误的记录。
一个微小的结构差异,五条人命。这绝非巧合。
沈默驱车赶往其中一栋尚未解封的案发宿舍楼。
老旧的楼道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声控灯昏暗地闪烁。
他避开了所有住户,在凌晨两点这个最无人惊扰的时段,独自站在了那道通向死亡的楼梯前。
他从勘察箱里取出便携式激光测距仪和高精度湿度传感器,将它们固定在第十三级台阶对面的墙壁上,开始连续监测。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楼道里死寂一片。
三小时后,当空气湿度计的读数缓慢攀升至85%时,异变陡生。
激光测距仪的屏幕上,代表台阶表面位置的读数开始出现微幅波动。
沈默瞳孔骤缩,他看到那块木质踏板在吸收了足够的水汽后,表层出现了肉眼难辨的微弱膨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