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端的已明。又过三五日,掌管粮草头领小子敬钟子敏,急上忠义堂禀道:“哥哥容禀:目今山寨粮草将尽,白林寨应解钱粮尚未送到。伏乞殷兄并众头领早作区处,不然恐生饥荒,人心浮动。”殷浩听罢,沉吟良久,乃问丹婷道:“军师有何高见?”丹婷道:“依小妹愚见,只今便差人马往左近州府借粮,方可解此燃眉之急。”殷浩道:“军师欲往何处借粮?”丹婷道:“现今东平府离此最近。那东平府知府,乃是当朝鲁国公陈希真之侄,唤做陈憝义。此人无甚才略,只知贪图享乐,平日欺压良善,百姓怨声载道。自前任知府程万里被双枪将董平火并了,这厮接任以来,尽撤防务,专事盘剥。若取此城,一可解我粮荒,二可替天行道,三则扩我山寨声势。”
殷浩听罢,当即应允。便传将令,亲点三千精兵,并花凤梧、谢云策、沈峻熙、韩昊旭、谢熙涵、姜云星、赵烬明、刘仝超、张天豪、邢彦钦、陈梓轩共一十二员头领,拔寨下山。留军师陆丹婷总领山寨事宜,把守关隘,调度粮草。那郁澜涛因见谢云策打伤黄文铭,心中怀恨,终日咬牙切齿。殷浩早窥其意,恐生内变,特差顾范则引他同去照看文铭,稍解怨隙。其余头领各守寨栅,严加防备。分拨已定,殷浩率众头领催动人马,旌旗蔽日,斧钺映寒,径奔东平府而去。话分两头,此处按下不表。
却说东平府知府陈憝义闻得梁山好汉将至,登时慌了手脚,急唤左右商议。只见一人出班禀道:“相公,如今这般局面,非请本府都监出马不可,否则大势去矣!”原来这人姓贺名嘉奇,本是东平府虎骑出身,与那钱芸汐素有嫌隙。陈憝义踌躇道:“本官叔父与他有血海深仇,因此一向疏远。今日遣他出战,他岂肯尽心?”贺嘉奇阴笑道:“他与国公之仇乃私怨,今御梁山乃公事。料他不至因私废公。若他果然推诿,便治他个贻误军机之罪,正好除了这眼中钉。”陈憝义闻言大喜,忙差心腹亲随去请本府兵马都监。
原来这陈憝义与众将官商议的,正是东平府新任兵马都监。自打那双枪将董平反出东平府投了梁山,朝廷便调来一员少年虎将。此人系出将门,传闻是吴越王钱镠的后裔,姓钱名为芸汐,表字言成,年方二十有三,世居榆林人氏,这钱芸汐虽年仅二十三岁,却自幼熟读《孙子》《吴子》,尤善攻城野战之法。更兼使得一手好叉法,有万夫不当之勇。平日最敬蜀汉姜伯约之为人,故自号智麟儿。此人生得八尺五六身材,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凤目含威,眉分八彩。头戴束发金冠,身披锁子连环甲,手中一柄五股托天叉,重六十四斤。
有诗赞芸汐曰:
将门虎子显威风,胸怀壮志报父仇。
骏马雄狮冲敌阵,钢叉飞舞斩敌酋。
军中捷报频相传,临危不惧决策优。
气吞山河声威振,榆林儒将数芸汐。
又有小诗赞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