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像您说的,我们把清理出来的整个宅基地区域,根据位置优劣,比如靠近溪流的、地势高的平整地定为上等地块,稍远些、略有坡度但稳固的为中等地块,离中心稍远、可能需要稍微平整一下的为下等地块,所有地块划分成三个大区块,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细分更多级也行。然后,估算出每个区块大概能划分出多少份‘标准份’。”

        他在地上画出几个大圈,标上“上”、“中”、“下”。

        “第二步,计算总‘份数’。咱们假设有120口人吧?”谢文看向父亲。

        谢广福点点头:“先假设,我听听。”

        “好,120人,每人半分地作为基础住宅面积。那么总共需要划出6亩地的宅基地出来,对吧?”谢文迅速算出。

        “对,是这个数。”

        “接下来是关键,”谢文的声音带着一种理性的兴奋:“先预留出道路和排水渠,为了保证每户分到的地综合质量差不多,我们不是简单地把120份地混在一起抓阄,那样可能一家子全抓到好地或者全抓到差地。而是应该按‘户’来分配‘组合地块’。”

        “组合地块?”谢广福稍微有点困惑。

        “是的,爹。比如我们家五口人,就应该分到总计2.5分地的宅基地。但这2.5亩地,不能全是上等地,也不能全是下等地。我们可以事先规定好,每户人家分到的宅基地,必须由不同等级的地块组合而成。比如,规定每户至少包含一小块上等地、一块中等地和一块下等地,或者根据各级地块的实际数量规定一个比例。这样就能天然实现您说的‘好坏搭配’。”

        谢广福恍然大悟:“妙啊!这样不用我们强行指派,每家拿到手的地自然而然就是好坏掺着的,综合起来价值都差不多!小文,你这数学学的不赖!”

        谢文笑了笑,继续解释:“然后就是抓阄了。但抓阄分两步。第一步,先抽取‘选地顺序号’,决定哪户人家先来挑选‘组合地块’。”

        “第二步,按照抽到的顺序号,每户家主从我们事先根据家庭人口数准备好的、已经搭配好的不同‘组合地块方案’里,选择自己心仪的一套。”

        “这样,既保证了绝对公平,又给了大家一定的选择权,效率还高。选定了方案,那方案里的几块地自然就归这户人家了,通常这几块地不会离得太远,方便建房。即使稍微有点分散,问题也不大,反正都是自家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