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窑洞干活的汉子们,无疑成了这些新式农具最直接、最热切的受益者和竞争者。

        每次有新农具出炉,开了刃,寒光闪闪地放在那里,总能引来一阵围观和赞叹。

        “这刀口!真利索!比我以前见过的那些好多了!”

        “这镰刀弧度顺手,割起草来肯定快!”

        “铁头,下一把砍刀啥时候好?我可排着队呢!”

        这些仿现代农具谢铁匠都会优先供给里正、几位族老以及被视为恩师的谢广福家,确认他们不需要之后,才会轮到其他人购买。

        这些农具几乎每次一出炉就被眼疾手快的汉子们抢购一空,谁也不想等到开荒时还用着那破旧卷刃的旧家伙。

        好在这些日子他们在村里干活都领了工钱,买一把砍刀或镰刀的铜板还是拿得出来的。

        但正是这样,可忙坏了谢铁匠师徒,他一边要研究新农具,一边要加快打造速度,简直是脚不沾地。

        但他累并快乐着,因为谢里正发了话,这些用村里铁疙瘩打造的农具,卖得的银钱全部归入村公账,而每成功打出一把合格的农具,就单独给谢铁匠五十文的工钱!

        谢铁匠也因此成了桃源村第一个“计件”长工,收入肉眼可见地丰厚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