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虽然粗糙,但河流、湿地、宅基地、等高线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几位爷请看,”

        他手指点在地图上,“把咱们村的壮劳力分成两组,一组跟着我从青川河的这个位置开口,引水,沿着这个坡度,一路挖到湿地最低洼的这个地方。渠深不用太深,大概半人高就足够,太深容易穿透隔水层,把地下的咸水或者冷水引上来,以后这地就废了,而且渠也容易淤塞,不好清理。渠口的宽度呢,大概是深度的两倍就行,这样既能保证水流平缓,不容易冲垮渠岸,又不至于把渠堵死。”

        谢里正几人凑近了仔细看,边看边点头。

        谢广福说得条理清晰,规划合理,让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水渠贯通、良田干爽的景象。

        “好!广福,你说得在理!就按这个办!”

        谢里正一拍大腿,下了决心,随即又问:

        “你刚才说把壮劳力分两个组,一个组跟你去挖渠,那另一个组呢?干啥去?总不能闲着吧?”

        谢广福笑了笑,收起地图,道:“里正叔,您听过一句话没?叫‘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谢里正捋着胡子,疑惑地摇头,“这又是哪位先贤说的?我怎么从未听过?”

        谢广福面不改色:“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话有道理啊!您想想,咱们村通往县城和京城的那条路,荒草丛生,坑坑洼洼,一下雨更是泥泞难行,上回大虎他们去买油布,也深夜了才吭哧吭哧回来,多危险?要是把路修平整、拓宽了,以后咱们运东西、去县城买卖也方便不是?天黑前就能打个来回,安全省力得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