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见老儿子/三姑爷在外书房,这刚从顾族长家回来的亲家俩人索性也不进内院,把老儿子/三姑爷给堵在外书房。
他们亲家俩人也不说是怎么在顾族长家“巧遇”上了,就问老儿子/三姑爷知不知今年整个村子人不怕挨冻了。
以往每年村里的人家最怕过冬,不等入冬就开始发愁一家子口粮和御寒衣物,还有人家住的茅草房四处透风的。
可今年不一样了,入秋的时候就有和作坊立下契书的布商运来染色不均的粗棉布细棉布和陈棉花。
秉着大家获利的心思,周半夏就以包圆货物的原价转让出大半的陈棉花和瑕疵布给有需求的村里人家。
这其中,原本六十文一斤的棉花因储存不当发黄,又进货量大的缘故便宜到四十文一斤都快被抢疯了。
即使是村子里原本最穷困的人家也因顾家尽一年来建作坊整理田地请人做工,或是打络子的手头宽松了都能买得起。
今年单单清河村就家家户户从老到幼都能穿上厚棉袄,盖上厚棉被,连茅草屋都少了,更不用说柴火。
靠山吃山。
勤快的人家,不单备好自家过冬柴火,还有余力进山砍柴直接送到作坊换钱,比送进城里卖柴还省事。
只要不糊弄人掺湿柴火,作坊那边从不为难乡里乡亲,反而因柴火要是拾掇齐整还一车多给两个铜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