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同样长的西厢房进学班,以是否熟读背诵“四书一经”为界分成了两个小班,如今共有学生三十五人。
待四书一经熟读背诵之后,经考核,通过了就可直接从甲二班升入相对而言人数较少的甲一班学习。
他退学那一年就在甲二班,听说最少三五年才能进甲一班,还了得,吓倒,这也是弃学的原因之一。
甲一班就类似备战县试、府试以及院试的复习班,着重于习举业,也就是学作时文,被称之制艺。
制艺是科举中的大难题,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非中途弃举,不然将会一直延续到中进士登科为止。
其实科举这条路,并不是每个人一条路走到黑,往往一个班上二三十人能有一半人坚持走下去已是了不得。
基本上进学的路上,绝大部分学子都会卡在童生这道坎上,能中秀才的少之又少,举人更是万里挑一。
因而一个以接收本村学子为主的甲一班,今日居然还有通过府试想坚持住闯院试中秀才的七人,着实不易。
再将周童生算上的话,共有十六人的甲一班就占了一半童生,何况剩下八人里已有五人通过县试,只三人还没下场。
此三人中就有年初刚升入甲一班的大江,算是最为年幼,基础却相当扎实,由此可见周秀才还是很能力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