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个月的深思熟虑”以及“近几日的实验”,周半夏今晚也“终于”将兑好的卤水倒入装有锅底废油的铁锅。
用力搅拌加热,“成功”做出油蜡之余,还得到了些许的臭水——甘油。
虽说无法和现代手工小作坊设备齐全所出来的东西相提并论,但时隔二十年,她还是做出来了。
化学没还给老师,猪油加火碱反应后得肥皂,加盐酸反应后除了得到尤为珍贵的甘油,还有就是蜡了。
蜡,就是家中用来照明的蜡烛。
如此一来,猪油加火碱反应后得肥皂,反应不充分的一些脂肪就可进行酸性反应获取少许甘油,还能制蜡,有效避免浪费。
此时,婆媳二人就蹲在一个装有油蜡的陶盘前面,用碗当模子,按上一小节的棉线,要现场来一个“点燃蜡烛”。
高处火把,近处灯笼的灯光照耀下,光线还是可以的,无须走到近处,顾二柱就看到刘氏点燃了碗里的棉线。
成了?
要他说胰子赚大了,这些锅底废油不要也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