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看中文 > 历史小说 > 秦汉传奇 >
        至于那位半死不活的驸马都尉,则因为替主子挡锤官运亨通(此时的驸马都尉其实是官衔,并非公主的老公,后因公主的老公一般都会受封驸马都尉,人们才将其称作“驸马”。驸马都尉这一官职见诸史册,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张良一路逃走,也不知力士所在,只见诏书捕拿甚急,便改换姓名,逃到下邳友人项伯家隐藏。

        项伯出身楚国贵族,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小儿子,项羽的父亲排行老大,项梁排行老二,老三就是项伯。项伯这个人也是游侠一类的人物,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曾经因为杀人藏匿在下邳,受到张良的庇护,于是结为兄弟。张良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没有成功,所以跑到下邳,项伯便留张良居住,两位出身贵族的公子哥儿意气相投互相保护,也为后来项伯救刘邦埋下了伏笔。

        起初风声尚紧,过了一时渐渐平静。张良旅居无事郁郁不乐,时常出外散步。

        一日偶然闲游,到一桥头。士人呼桥为“圮”,后人因称此处为“圮上”。张良独自一人立在桥边,十分无聊。举头看见前面来一老人,须眉皓白,身穿灰色宽大之衣,手持藜杖,足着赤履,徐徐行来。将近张良身边,竟将足上所穿一履坠落到桥下去。那老人瞧了张良一眼说道:“孺子,汝可为我下去取履么?”

        张良国亡家破,满腔冤愤,正在无可发泄。忽闻老人之言,心中错愕,觉得此人陌路相逢,素不认识,竟敢如此无礼!一时怒从心起,即欲动手将他殴打。蓦然转念:“他是老人,我若打他,于理不顺。”立即住手,正要走开,又想:“老人精力已衰,自己不能下桥拾取,失却一履如何走路?我今遇见何妨行个方便。”于是依言前往桥下取履,却见此履坠在桥柱之旁。张良蹑足下去取履到手,回身走上桥来。方欲交与老人,又听老人说道:“可将履与我着上?”张良心想既已替他取履,索性人情做到底,便跪下去,一手捧住老人之足,一手将履套上,极其恭谨。老人行不数步,又将履溺于泥中,又令张良去取,张良略无异色,又取而进之。如此者三次。老人向张良点首道:“孺子尚可教训!由今日起算至第五日,平明时候,汝可来此地与我相会。”张良听了,知他必有道理。遂恭恭敬敬跪下,应声曰:“诺”。

        到了第五日,张良一早起来,依着老人言语行至其地。

        却见老人早已在彼等候。一见张良来迟便怒道:“汝与老人约会,何以后至?”张良被责也不言语。少停老人又道:“如今仍旧回去,再过五日定要早来。”张良依言回去。又过五日,张良一闻鸡鸣立往其地。谁知老人又已先在。复责张良来迟,再约五日后相会。张良两次约会都被老人占先,心中甚是过意不去。到第三次未及夜半,便前往其地等候。片刻老人方至,他见张良此次果然早来,心中欢喜,说道:“正该如此。”乃向袖中取出一书付与张良。嘱道:“汝读此书便可为王者之师。过后十年功成名就。后十三年,汝至济北谷城山下,见有黄石即我是也。”老人言毕便去。

        张良将老人所授之书携归寓中。披开一阅,原来是《太公兵法》,惊喜异常,无事时便将此书熟读。后来佐汉高祖平定天下,都得力于此书。过了十年,张良竟得封侯。又过三年,张良随高祖行经济北谷城山下,果见黄石,张良取归,当作老人香火供奉。及张良死后,将黄石一并埋在墓内。后代子孙每值春秋扫墓,年节祭祖,一体祭祀黄石。因此后人呼老人为“黄石公”,此是后话。

        当日张良住在下邳,地方情形渐渐熟识。又读得《太公兵法》,学问阅历都有长进,比前不同。不过复仇之心并未改变。他生就一种侠性,最好扶危济困。遂结识当地一班少年豪杰,专替人抱不平。后来交游既多,声气广通,凡有急难之人都来投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