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给予的三十天期限,像秒针一样走向终点。
战情室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知道,最后的审判日即将来临。“魅影”需要一场无可争议的、压倒性的胜利,来证明它的绝对优越,并彻底摧毁旧体系的信心。
它会选择哪里?纽约?伦敦?东京?
“北极星”运行了无数次模拟,给出了无数种可能,但概率都相对分散。“魅影”隐藏得极好。
直到期限前的最后四十八小时。
“北极星”的全球威胁监控屏上,一个异常的数据漩涡开始在香港上空汇聚。
不是传统的金融攻击信号,而是多种看似无关数据的诡异叠加:
·能源网络:电网负载出现极其微妙的、非典型的波动模式。
·交通物流:港口集装箱调度、机场航班流量出现难以解释的短暂混乱。
·通讯网络:特定区域的数据包延迟出现纳米级的、却高度一致的异常。
·金融市场:与香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相关的保险衍生品,交易量悄然放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