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复辟,倚重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徐有贞骤升高位,封武功伯,掌内阁,权势熏天。然其得志便猖狂,欲独揽大权,刻意疏远武夫石亨与阉竖曹吉祥,并常在帝前密奏二人贪横不法。”
“曹吉祥身为内廷总管,耳目遍及宫闱。徐有贞与英宗屏人密议之语,竟被小太监窃听!曹吉祥设下毒计,一日故作无意问起某机密事由,英宗惊问:‘卿从何得知?’曹吉祥伏地答曰:‘乃徐尚书亲口告知奴婢。’”
“自此,朱祁镇心头埋刺,渐疏徐有贞。”
画面中,朱祁镇看向徐有贞的眼神,从最初的信任倚重,慢慢变成了冰冷的猜忌和审视。徐有贞浑然不觉,依旧在朝堂上侃侃而谈,试图打压政敌,却不知一张无形的大网已悄然收紧。
“蠢货!”蓝玉抱着胳膊,毫不客气地嗤笑出声,声音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刺耳,“跟阉人斗?还让阉人捏住了小辫子?这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死得不冤!”他语气里充满了对文臣“天真”的鄙夷。
徐达眉头紧锁,缓缓摇头:“权势迷人眼,利令智昏。徐有贞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已踏入死局。这曹吉祥……好毒的离间计!”他久经宦海,深知帝王心术最忌身边人泄密,这一招,直击要害。
太子朱标则是面露不忍:“密议之言,竟为阉竖所窃,朝堂之上,何来隐秘可言?这徐有贞固然有错,然这宫禁森严之地,竟成筛子一般……”他忧心的,是未来朝堂的失控。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看着,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这一幕,他太熟悉了。离间、猜忌、借刀杀人……帝王权术的冰冷齿轮开始转动,第一个祭品,便是这看似聪明的文臣魁首。
很快,天幕显示,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泣诉”构陷下,徐有贞先被外放广东,再被诬告“怨望谤君”,最终削职为民,发配云南烟瘴之地,虽得善终,却已潦倒半生。一个曾经搅动风云、主导“夺门”的阴谋家,就此黯然退场。
徐有贞的倒台,并未让剩下的“功臣”警醒。天幕镜头聚焦到了那位进爵“忠国公”、权倾朝野的石亨身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