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瓷窑派工匠来试用石炭窑,烧的第一窑不用花费任何银钱,也正因为这样,有些窑主叮嘱工匠谨慎小心,宁愿烧制不出好瓷器,也不能泄露半点自家的技艺。
太过保守和谨慎,可能就是白来一趟。
谢玉琰并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烧制出好瓷器,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别人能成,为何我不能成?只要不甘心,就会再度尝试。
谢玉琰在堂屋里坐了一会儿,就有人急着走进来。
“大娘子,”一个窑主向谢玉琰行礼,“多谢行老,让我们烧制出新瓷。”
他和儿子将一只梅瓶摆在桌子上,两双眼睛恋恋不舍地盯着那瓷器,仿佛生怕一眼看不到,那瓷器就会没了。
一只红釉的梅瓶,色泽格外的鲜艳。
这窑主是从禹州而来,他们家原本与人合烧瓷窑,后来与人起了分歧,干脆出走回到家乡自立门户。
从开窑到现在,不过才十来年,正因为是近些年才开的窑口,并没有多少名气,这次听说石炭窑,窑主父子两个一商议,觉得是个机会,于是干脆一同来到汴京,一心想要烧制出好的瓷作。
瓷窑名气不高,反倒没有人打扰,两个人也就不用将精神花费在防备上,还真就烧出了好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