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朕这‘共享江山’的决定,再正确不过。”他笑着走进来,挥手免了众人的礼,拿起毛草灵刚批阅过的一份关于鼓励民间兴修小型水利的奏章看了看,点头赞道,“此举甚好。官府引导,民间出力,既能缓解朝廷压力,又能尽快惠及地方,灵儿果然思虑周全。”

        毛草灵抬头看他,莞尔一笑:“陛下过奖了。不过是借鉴了一些……前人经验。”她口中的“前人”,自然包含了千年后的现代管理智慧。

        夫妻二人就在这凤仪阁内,时而各自处理公务,时而凑在一起商议要事,气氛融洽,效率惊人。帝国的权力核心,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而高效的运转状态。

        随着毛草灵更深入地参与朝政,一系列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改革措施,开始以皇帝诏书或皇后懿旨的形式颁布天下:

        其一,正式成立“皇家技术学院”。不仅吸纳国内的能工巧匠,更以优厚待遇吸引周边国家乃至西域的技术人才。学院分设农学、工学、织造、医药、算术等科目,旨在系统性地研究、总结和推广各项先进技术,并将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毛草灵亲自担任名誉院长,并撰写了学院的办学宗旨和部分基础教材的纲要。此举将科技的推广从零散的“赏赐”变成了体系化的“教育”,为乞儿国的长远发展埋下了种子。

        其二,颁布《商律修正案》。进一步简化商税,明确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同时,由朝廷出资,在主要商路节点和沿海港口建立大型官营货栈和保税区,为往来商旅提供仓储、安保、信息咨询乃至小额借贷等一站式服务,极大降低了商业运营成本和风险。毛草灵提出“营商环境即是国力”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其三,推行“阶梯税赋”与“民生保障”试点。在几个富庶的州府试点改革税制,降低低收入者的税负,对拥有大量田产的豪强适度提高税率,并将增加的部分税收,专项用于建立地方的“慈济仓”(平抑粮价、赈济灾荒)和“惠民药局”(为贫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虽然触及了部分既得利益者,但在皇权和民意的双重支持下,试点工作得以艰难推进。

        其四,组建“河道总督衙门”。统一管理全国主要江河湖泊的治理工作,改变以往各地各自为政、标准不一的局面。毛草灵高度重视水利,将其视为农业的命脉和防洪抗旱的保障,亲自审定了首批重点治理的河道名单和工程标准。

        每一项政策的推出,都非一帆风顺。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伴随着阻力与博弈。但毛草灵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对民情的精准把握以及与赫连决的紧密配合,总能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或强力推行,或迂回妥协,一步步将改革推向深入。

        她的身影,不再仅仅局限于后宫和前朝,开始更多地出现在帝国的各个角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