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丝路驼铃与沧海明灯

        裴文渊微微一愣,随即了然,心中对皇后的远见卓识更为敬佩:"臣明白了。定当留心搜集,不负娘娘所托。"

        "此外,"毛草灵压低声音,"西突厥别部动向,需密切留意。若能探知其内部虚实、各部关系,乃至与阿史那刹利本部之龃龉,则功莫大焉。"

        "臣谨记于心!"

        半月后,裴文渊使团带着皇帝的诏书、丰厚的赏赐以及皇后的嘱托,浩浩荡荡离开都城,西出阳关,踏上了漫漫征途。驼铃声声,回荡在苍茫的戈壁滩上,承载着乞儿国经营西域、保障丝路的决心。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春种秋收,寒来暑往。

        皇家海事学院的选址确定在东南沿海的明州港,第一批招募的工匠和船工已开始研究改进船型,学习帆索操控;崇文阁内,第一部由番文翻译整理的《天竺算学概要》初稿完成,引起了阁内学者的热烈讨论;派往南方寻找"磁石指向"方法的队伍也传回消息,已在闽地发现类似技术,正在深入学习。

        而西域方面,裴文渊也不负众望。他凭借高超的外交手腕和坚定的立场,成功安抚了高昌、龟兹等盟国,震慑了于阗、疏勒等摇摆势力,并以西域都护府精兵为后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出兵惩戒了屡次劫掠商队、勾结突厥的楼兰国,将其国王擒获,押送京师问罪,另立亲善乞儿国的贵族为新王。

        此消息传回,西域震动。诸国纷纷遣使入朝,表示恭顺,丝路南道自此畅通无阻。裴文渊更是带回了大量毛草灵嘱托搜集的物产和知识:耐旱的胡杨树种、香甜的哈密瓜种、治疗风寒的波斯药方、以及关于西突厥别部与阿史那刹利本部因草场和战利品分配不均而矛盾渐深的珍贵情报。

        赫连决大喜过望,重赏裴文渊及有功将士。毛草灵则如获至宝,立刻安排将带回的物种交由司农寺在合适的地区试种,将药方交予太医署验证研究,并将西域情报仔细分析,归档备用。

        帝国的疆域在武力与怀柔的双重作用下稳步巩固,文化的触角向着海洋与未知的领域积极探索,经济的血脉通过丝路与即将开启的海路向四方延伸。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自信与活力的气象,充盈在乞儿国的上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