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玮点头。

        中国自己的流水线生产出现在宋神宗时期,比西方的生产流水线早了八百多年,当时的宋朝也是因为武器装备制作的弊病而提出的统一管理模式。

        乔玮也是被莫氏铁铺的专人戳记所点醒,看似简单的一柄剑,也需要经历择选原材料、锻炼、捶打、定型、打磨、抛光等数十道工序,如果将这些工序分开,有专人进行完成、并且进行检验,那么效率就可以是数倍的提升。

        但同样,这就涉及到标准件的问题,因此就是需要为这些工件做好统一的标准。

        莫三公子皱着眉头,开始思考起此事的可行性,但他还是深感担忧,毕竟每个工匠都有自己的一套制作工艺流程和手法,甚至对于工件的要求、材料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因为大多数的工匠都是凭借经验来进行锻造和制作,而经验这种东西,毕竟是不可量化的,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也挺大的。

        莫三公子只能感慨一句,“这恐怕是个大工程。”

        乔玮也知道这是个大工程,尤其是前期对于工件标准化的推进,必然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军工铺的设立已是迫在眉睫,这算是孙策下的硬性指标KPI了。

        乔玮是带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来的。

        “就算按着夫人所说,恐怕一个月五百柄机巧连弩也未必能完成。”莫三公子并不认为明明是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流程,按照工序分配之后,就能够使生产速度提高数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