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这个黑状就是阿荣所为,当时我们恨死这小子了,怎么能出卖小兄弟呢?这样的人不是叛徒是什么?私下我们几个兄弟说这小子不可靠,长大了如此谁敢认他做兄弟?兄弟可不是用来出卖的,哪能如此不仗义呢?从此在心中对他就有了一些芥蒂,总感觉像有臭虫在头上飞。如今往事如烟,一转眼就有近五十年了吧,时间老人啊,你能否慢些走呢?
后来,阿荣凭着自己的努力,跳出了农门,他考取了一所大专学校,后分配在一个公司工作。后又通过关系调到了北海一所监狱工作,当上了狱警,工资待遇都还不错,这算是老天对勤奋读书者的一种奖励吧。
阿发初中中途辍学就从事了农活,这人话语不多,为人有些腼腆,也很实在很有正义感。他父亲原来在县食品处工作,后来因为不知什么原因就被辞退回家了。多年后落实政策每月有些退休补助,也为家里分担了许多困难,这一落实政策,每月都有一些固定的收入,比起一般家庭而言他家又算富裕户了。
因为两家长辈都是独苗,在农村凭家族势力强大才有话语权,因而我们两家在当地都是弱势群体。由于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遭遇,所以我们两家走得比较近,关系一直比较紧密。他从小不爱学习,也没有读过什么书,初中还没上完就帮家里干起了农活,由于他与余林的关系也不错,农忙时不时到我家里帮我们一把,很讲兄弟感情。
他的母亲也很善良,前些年我与夫人还到过他家,他修了一栋三层的楼房,住得比较宽敞明亮,由于他夫妇俩比较孝顺,老人过得也比较幸福,只是他父亲去世的时间比较早一些。前几年本想有时间去看一看他老人家,小时候没少在他家吃油茶、饭什么的,不想几年后他老人家也不在了,让人不胜唏嘘。都说好人一生平安,怎么让好人走得那么快?
阿华的女儿小芳毕业后还到资县司法机关做过聘用制书记员,也挺能吃苦耐劳,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就是属于早当家这一类勤奋者。她为人诚实,工作努力,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几年后我到了桂林城区工作,她也去了一个城区司法机关做了聘用书记员。后来考取了城区一个社区工作人员,她很执着,过了几年后还考取了城区的一个乡镇的公务员,功夫不负有心人,苍天不负奋斗者,她的努力总算换来了一个好的归属。不过这阿华折腾了好多事务,前些年带着老婆、儿子媳妇一家人到城区搞装修,事业也小有成就。也购置了房子,与儿子媳妇一家子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乐业安居,生活有滋有味。他是一个没有文化,但思想解放、开明,最终能做到农村包围城市,却在城市扎根的一个比较棒的较为成功者之一。
记得儿时我是最笨的那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生在农村,却不懂农活。记得那时候已经分田到户,春插时周末回家跟着父母去做农活,在插禾苗时本来插得好好的,可一下子这禾苗插得根本没有半点章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凡我插过的禾苗歪歪倒倒得不成样子,根本没有遵循最基本的规则,无论我怎么努力,怎么去注意都无法做好这个事儿。每每看这样的事儿发生,父母就不停地叹息:“平平(我的乳名)这么笨,以后怎么生活?”
我也知道自己笨,也想把这些事儿做好,可我真的很努力了,也很执着很小心,我想只要是不挨骂也行,可偏偏做不来,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父母骂也骂了,道理也反复讲,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老茧。我也恨我自己,也曾尝试过各种办法改变自己而把事情做好,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如之奈何?于是心里恨自己,我怎么这样无能?也很自卑,于是我认定我生来就是世界最笨的人,自卑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余林就是天资聪明,做什么像什么,里里外外都是做农活的一把好手。小时候直到读初中都是他跟着母亲在家读书兼做农活,他是很勤劳的一个人,做事任劳任怨。那些年,他在家里附近的小学读书,家里的农活基本上是他跟着母亲做得比较多。而我就比他幸运得多,记得曾在邻近的苏村小学、仁村学校、桥头初中读书,直到父亲到黄中高中工作,我还跟着去读了一个多学期。由于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外面学习、生活,所以别人都说我有一介书生之气,“腹有诗书气自华”,整天与一帮老师们在一块学习和生活,我也早就沾了一些知识分子的气息。
父亲一直在附近的这几所小学做校长,他毕业于兴中师范,也是第一届第一班班级毕业,是兴中师范成立之初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在他们那个年代,能够到一所师范上学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了,因为在那个年代,注重知识培养,有长远目光的人少之又少,就是读一个初中,在村里也是很幸运的事儿了。在这一点上,应该感谢长辈们的见识和格局,否则,我们一家人就无法走出一条星光大道来。而只能在源村的那一亩三分地里折腾,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所谓的“田园生活”。我敢肯定那里绝对不会有“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的浪漫而又神秘的归隐田园生活,等待我做的是一日又一日挥汗如雨、日夜劳作的苦难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不是我们努力去改变命运的话,那福报如何才能落到你我的身上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