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纸条你们没给别人看过吧?”黄玉卿的声音有些冷。
“没有,”萧念安摇摇头,小脸上满是认真,“我知道这是秘密,就直接拿回来给娘亲了。”
黄玉卿松了口气,将纸条揉成一团,扔进炭盆里。火苗“噼啪”一声,将纸条烧成了灰烬,黑色的纸灰随着热气飘起,又缓缓落下,像是暗潮涌动的预兆。她看着两个孩子澄澈的眼睛,突然觉得有些愧疚——他们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要过早地接触这些阴谋与算计。
“时候不早了,你们去后院找明轩玩吧,”黄玉卿压下心头的思绪,重新露出笑容,“让厨房给你们炖点冰糖雪梨,润润嗓子。”
孩子们跑出去后,书房里又恢复了安静。黄玉卿重新拿起账册,目光却落在“京中监理”的名字上——那位监理姓王,是少帝的心腹,上周还特意跟她提起,想让朔北分享“耐寒作物”的种植技术。当时她以“技术尚不成熟”为由推脱了,如今想来,这或许也是少帝的试探:若她轻易交出技术,便是示弱;若坚决不交,又会落下“抗旨”的话柄。
正思忖间,门外传来脚步声,萧劲衍推门进来,身上还带着一身寒气。他脱下玄色披风,递给侍女,走到黄玉卿身边,伸手握住她的手:“在想什么?眉头皱得这么紧。”
“在想靖王和京里的监理,”黄玉卿将刚才的事一一告知,包括念北的发现和细作的纸条,“靖王在商业上动手,少帝又在技术上施压,咱们夹在中间,不好办。”
萧劲衍沉默片刻,指腹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靖王那边我会盯着,他派来的细作已经被密卫控制住了,很快就能问出背后的计划。至于少帝……你之前不是说,想在朔北建一座‘融合学堂’,教牧民和汉人一起读书吗?可以把这个计划报上去,就说需要朝廷提供‘笔墨纸砚’和‘儒家典籍’,作为交换,咱们可以分享一部分基础的作物种植技术。”
黄玉卿眼睛一亮。这个主意既给了少帝台阶下,又能借机从朝廷争取资源,还不会泄露核心技术——基础种植技术就算传到中原,没有空间改良的种子和灵泉水,也种不出朔北这么好的粮食。更重要的是,“融合学堂”能促进汉人与牧民的交流,巩固朔北的民心,可谓一举多得。
“还是你想得周全,”黄玉卿靠在他肩上,鼻尖萦绕着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对了,念北今天给我提了个主意,说可以在金库地下挖暗室,藏起大部分黄金,应对监理的核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