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都城东南角的"博文馆"经过数年扩建和整理,已初具规模。这里不仅收藏了乞儿国历代典籍,还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商队、使节)搜集了来自西域、天竺乃至波斯的许多文献。毛草灵意识到,知识是无价的财富,封闭则衰,交流则盛。

        她上奏赫连决,请求设立"崇文阁",隶属于凤仪阁,专门负责整理、翻译、研究这些来自不同文明的典籍,并选派聪慧的年轻学子入阁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天竺的数学、波斯的医学,还是西域的工艺,其中必有可供我朝借鉴之处。"

        赫连决对此深表赞同。他深知,一个强大的帝国,不仅需要强盛的武力、繁荣的经济,更需要博大的胸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当即准奏,并拨付专款,任命了几位德高望重、思想开明的大儒和精通番语的学者主持崇文阁事务。

        毛草灵更是亲自为崇文阁拟定了"兼容并蓄,格物致知"的宗旨。她甚至凭借模糊的现代记忆,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分类编目法"和"检索纲要"的概念,试图让浩如烟海的典籍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她还鼓励阁中学者,不仅要翻译,更要著书立说,将外来知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学问。

        一时间,博文馆内灯火常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学者们济济一堂,辩论声、书写声、翻页声不绝于耳。一种开放、求知、融合的文化气息,开始在乞儿国的都城弥漫开来。

        就在毛草灵忙于擘画海上蓝图与推动文化融合之际,赫连决则专注于巩固陆上霸权,尤其是对西部广袤疆域的控制。

        这日大朝会,兵部呈报,西域都护府来信,称丝路南道上的楼兰、精绝等几个小国,近来与西突厥别部往来密切,态度暧昧,对过往商旅课以重税,甚至时有劫掠,严重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

        "陛下,西突厥虽名义上臣服,但其别部向来阳奉阴违。如今见我国力日盛,北疆阿史那刹利又暂时蛰伏,恐其心生忌惮,故唆使这些小国挑衅,试探我朝底线。"兵部尚书分析道。

        赫连决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毛草灵身上:"皇后对此有何看法?"

        毛草灵沉吟片刻,出列奏道:"陛下,西域乃我朝西陲屏障,丝路更是经济命脉所在,不容有失。然则,用兵之道,伐交为上。臣妾以为,可派一能言善辩、熟悉西域事务的重臣为使,携陛下恩威,前往抚慰。对依旧忠于我朝之国,如高昌、龟兹等,可加大赏赐,稳固同盟;对态度摇摆之国,陈明利害,使其知晓背弃我朝、依附突厥之后果;对冥顽不灵、屡教不改者……"

        她顿了顿,声音转冷:"则需施以雷霆手段,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同时,可命西域都护府整军备战,以为使者后盾。此所谓,先礼后兵,恩威并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